台灣烘焙咖啡豆
身為一個咖啡愛好者,這幾年我走訪了台灣各地無數咖啡館,發現一個有趣的現象——幾乎每家特色咖啡店都有自己的烘焙機!今天就來跟大家分享台灣獨特的咖啡豆烘焙文化,以及為什麼這裡能成為咖啡愛好者的天堂。
台灣為何成為自家烘焙的沃土?
相較於香港嚴格的消防法規,台灣對小型咖啡烘焙設備的限制相對寬鬆,這讓許多咖啡愛好者能夠親自體驗「從生豆到咖啡」的完整過程。我還記得第一次在「Cama Cafe」看到他們直接在店內烘焙的場景,那股撲鼻而來的新鮮咖啡豆香氣至今難忘!
台灣烘焙咖啡豆的三大優勢:
-
法規友善:小型烘焙機可設置在店內。
-
空間充足:多數店家都有專屬烘焙區。
-
文化支持:消費者認同新鮮烘焙的價值。
台灣咖啡豆烘焙師的瘋狂實驗室
台灣咖啡師的創意真的沒有極限!我採訪過幾位咖啡豆烘焙師,發現他們都在玩這些酷東西:
-
低溫慢烘:把咖啡豆烘焙時間拉到20分鐘以上,風味細緻到不行
-
冰鎮烘焙:在關鍵時刻噴水降溫,咖啡豆甜感會大爆發
-
木燻處理:用台灣檜木煙燻,喝得到滿滿的台灣烘焙咖啡豆在地風情
最讓我驚豔的是「RUBASSE」的紅外線烘焙技術,創辦人利用物理工程學研發出紅外線烘焙機!老闆說這樣可以更精準控制化學反應,亦能電腦全自動控制,每次烘焙曲線都確保一樣,難怪他們的咖啡豆總是特別有層次。
生豆儲存:台灣烘焙咖啡豆的隱形優勢
很多香港朋友都羨慕台灣咖啡館能有自己的生豆倉庫。確實,台灣較寬敞的空間讓業者可以:
-
一次買齊各產區當季生豆。
-
實驗不同熟成時間的效果。
-
發展獨家「陳年豆」配方。
全民瘋咖啡豆烘焙:從專業到家常
最讓我感動的是,在台灣咖啡豆烘焙不只是專業人士的專利,更成為全民參與的文化現象:
-
社區大學開設「主婦烘焙班」。
-
家樂福都開始賣家用烘焙機。
-
臉書社團「台灣自家烘焙同好會」超活躍。
-
連我阿嬤都學會用爆米花機烘咖啡豆(雖然結果很可怕...)。
這種全民參與的熱情,真的讓台灣咖啡文化充滿生命力!
下一杯好咖啡從烘焙咖啡豆開始
經過這些年的觀察,我深刻體會到:台灣咖啡好喝的秘密,就藏在這些咖啡豆烘焙細節裡。下次當你走進咖啡館,不妨多問一句:「你們是用什麼機器烘焙咖啡豆的?」說不定會為你開啟一段關於台灣烘焙咖啡豆的對話喔!